濉溪一中学校简介 百科名片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中学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分为东西两个校区,东区位于濉溪县城区,西校坐落于濉溪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风景秀丽,环境优雅。学校始建于1949年,现占地420亩310亩,教学班80个,教职工300余人,学生5000多人。 概述 学校人文地理环境优越,依城傍水,亦幽亦雅,生态、人文、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系“安徽省绿色学校”,享有“绿色怀抱里的学校”、“濉溪植物园”等美誉;系安徽省第四、五、六届“文明单位”,拥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学校设施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先进,拥有现代气派的教学楼、条件一流的公寓楼、宽大整洁的餐饮中心、装备优良的实验室、宽敞明亮的电教室、内藏丰富的图书馆、功能齐全的体育馆及气势恢弘的塑胶操场。系“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学校”、 “安徽省传统体育项目先进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师德高尚,素质全面,富有创新精神。部分教师为省市名师、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和参加过各类研修班的骨干教师。办学理念与时俱进,秉承“开放、民主、求实、创新”的办学思想,结合新的教育形势,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健体、会审美、会创造、有特长),成就贫困群体,为高校培养输送大批优秀学子。 未来发展 学校管理规范精细,构建党政为主轴,班主任为主体,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教育管理网络和“以人为根本,以爱为前提,以德为核心,以导为手段”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对学生实行面对面的文化、行为和心理辅导。教学质量名列前茅,在淮北地区享有盛誉。多年来,高考升学率、名牌大学达线率稳居淮北地区前两名,高考本科达线总人数稳居淮北地区第一名。 目前,濉溪中学在外延式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面对学校发展中的困难,矢志不渝,勇创佳绩,决心把学校建设成为皖北一流的示范高中。 濉溪中学发展规划 濉溪中学2010-2015年发展规划 一、背景分析 世纪之交,全球化经济的竞争、整合,对中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无论是国际竞争的复杂性,还是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重大变革,还是学校发展壮大、负债运转的迫切需要,都要求我们必须总结过去,分析现状,展望未来,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又具有发展潜力的办学规划。 近年来,伴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教师中尚存在着面对改革踌躇彷徨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研水准、教学管理同时代的发展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在管理方面,我们从体制、机制入手,形成了一套有本校特色的管理机制,但这些管理体制还有一个如何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和可操作化的的问题。 随着学校规模扩大,教师的引进和新毕业大学生的增加,学校正逐步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但面对青年教师比例较高的现状,如何创造条件,加快他们成熟步伐,事关濉中以后的发展水平。学校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方面作了大量探索,但思路尚需进一步明晰,另外积极构建科学化、规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力争尽快形成特色、风格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在人文环境上,学校也存在着如何将传统的文化底蕴、办学传统与现代教育嫁接、融合的问题。 二、办学思想与目标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将求实、创新、发展作为我们始终不渝的追求,积极探索学校从主动发展到可持续发展之路,力争使“每位教师都成名,每位同学都成才,每处校园都成景”。坚持依法治校,以德育人,以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科学管理为突破口,以现代教育理念与方法构建现代教学模式,打造一支有现代意识、科学素质、过硬本领、高尚师德的教师队伍,创建和谐校园,把濉中建设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现代气派、自身特色的省内一流的示范性普通高中,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三、相关工作与措施 (一)德育工作 目标: 在继续抓好思想教育、行为规范、学风建设三项基本工作的同时,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为中心,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综合能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理想和政治信念、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美感、健康的身心素质、文明的礼仪和习惯。 措施: 1、积极探索学生自主管理新模式 学生自主管理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团委、政教处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等学生自主管理组织的作用,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学校各项管理,促进班风、学风、校风建设,提高学生自锻、自管、自我教育能力,逐步变“他律”为“自律”。 2、突出德育基本内容,实施“三基”系列教育 “三基”即基本的行为规范,包括一日生活、纪律、卫生、礼仪、学习、交往、安全等规范;基本的道德修养,如爱国报国、尊师爱校、谦虚礼让、戒奢尚俭、勇敢坚毅、以公为先、尚志笃行、见利思义、仁爱友善、尊长爱幼等;基本的心理品质,如自强自信、自主自觉、乐观开朗、顽强进取等。 3、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德育体系 领导、教师、家长、学生全员参与德育工作,达到管理一体化,队伍全员化,形成德育工作的大环境、大气候、大格局,从而求得育人目标的最优实现。注意开发社会道德资源,加强校外德育队伍建设。重视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参与程度。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政教处要有计划地组织班主任开展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工作经验交流、外出考察和课题研究活动,采取导师带教、互帮互学等形式培养好青年班主任。修订完善科学合理的班主任考核评价制度,力争五年内培养2—3名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班主任。 5、加强健康教育,健全现代人的精神和体魄 树立大健康教育观,力争形成心理健康、体质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体系。近五年着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选修课和活动课,开展心理咨询,规范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加强学生心理个案研究,对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6、建立健全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德育评价体系 改善德育评价方法和手段,构建整体性、发展性评价体系,充分发挥道德评价的导向、激励、强化作用。认真做好文明班级、三好学生、优秀学干、校园十星的评选工作,适当增添单项奖,如特长奖、拼博奖、环保奖、创新奖、风格奖、优秀运动员奖等,激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培养个性特长。 7、突出德育课堂主渠道作用 将班主任工作与任课教师“教书育人”工作整合起来,将学校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整合起来。发挥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全体教师课堂渗透德育的意识,进一步构建全员、全程、全面育人的德育格局。 (二)教学工作 目标: 在加强常规教学管理的同时,吸纳先进教育理念,开阔视野,博采众长,积极探索高效惜时的课堂教学模式,锻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力求用五年时间在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教育科研诸方面形成适应时代和濉中发展需要的管理、评价、运作机制。促进学生生动发展、自主发展和健康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升学率。 措施: 1、课程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制定的课程方案,立足学生素质提高、终身发展需要,改变以升学为单一目标的课程体系,逐步增大学生基础性、体验性与探索性课程内容。重视课程现代科学观念与现代人文精神教育;重视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爱护环境、具备良好道德修养、意志品质和高度责任感的训育;培养学生科学志趣、求实作风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在若干必修课程试行分层教学,承认与尊重学生差异;为适应不同学生个性发展、能力倾向和选择学习的需要,建设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 学校在调研的基础上,改变单一的标准化定量评价学生学业的方法,研究发展性过程评价,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把学业成绩与个人素质相结合,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2、课堂教学 牢固树立课堂教学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主阵地的观念。切实改变现行的以单项灌输为主忽视学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的弊端,把课堂变成“学堂”,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考权、讨论权、发言权还给学生。 狠抓课堂教学改革,贯彻“因材施教”原则,鼓励教法革新、学法指导的实验与探索,按素质教育的思想重塑教师角色,重构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调整师生关系,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 胸怀全局,寻求学科均衡发展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修养,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学会奉献。各科教学要齐头并进,全面提高;各科教师要胸怀全局,互相促进,既要当仁不让,又切忌互相贬损。从整体目标着眼,管教管导,管教管学,管课内又管课外,管本学科又管学科配合,形成教育集体,产生共生效应,达到团结兴教。建立不同层次的教育协作体,即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师协作体,以年级组长为核心的年级全面质量管理协作体,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的学科质量管理协作体,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集体备课协作体,切实保证各个协作体步调一致,打总体仗。 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在坚持“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习惯和学习能力)并重的同时,要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科学认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角色、学生地位、师生关系、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改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渗透学科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充分发挥学生认识、心理、意志、情感等因素的作用,采取有利于学生 个性化表现和创造性表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努力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思维保持最佳状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鼓励学生质疑,诱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上路,适当点拔,以一当十。较好完成课堂教学中传授学科知识、训练科学思维、培养基本技能、教会学习策略、提高自学能力等五大教学任务。 突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教师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法,鼓励教师进行教法策略和手段的改革,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帮助学生建立一主(课堂学习)两翼(课下辅导、课外自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能力、超前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积累知识能力、归纳知识能力。训育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克服学习无重心、时间无核算,不会加工贮存、不会及时复习、不会自我评价知识等学习弱点,以期达到能自结自测学习效果、借助老师同学能查漏补缺的目的。 因材施教,转化后进 教师既要关注“优等生”学习需要,更要照顾学习困难的同学个别化学习需求,从而保证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探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分组、分层教学的改革试验,利用课余时间补缺补差。学校要把转化后进生工作绩效与教师利益挂起钩来。 依据以上目标与措施,制订《濉溪中学2010-2011年教学改革方案》并试行之。 3、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濉中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利弊互存。因此学校要大力实施名师工程,以“培养、调整、充实、提高”为原则,努力造 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水平高、专业知识宽厚、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狠抓教师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构建面向21世纪的现代教师素质结构体系 A、有现代教育理念,即正确的人生观、质量观、教学观、人才观。B、有现代人精神境界,即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勇于尝试与改革,通过诚实劳动收获人才、收获成功、收获真情。C、有现代人格,即情操高尚、情绪乐观、个性开朗、身心健康。D、有现代知识结构,即过硬的专业技能,深广的文化积累,必备的科学知识等。E、有动力,有能力,有精力,有合力。 进一步优化教师梯队 每年送2—5名教师攻读教育硕士课程,五年内培养特级教师1—2名,教师队伍中45岁以下高级教师比例达45%左右。在主要学科中拥有3—5名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通过引进和在职培训,鼓励教师拔尖,建立吸引人才、稳定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的用人机制,创设“成功在濉中”的事业环境。 提高教师教育手段现代化应用水平 学校要适应社会发展之需,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教学模式、手段、方法的现代化。重视对专业技术人员、教学人员及部门管理人员的培训,采取外出学习、集中培训、校内培训等形式,全面提高教职工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 从师生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的功能扩充,逐步实现教室办公信息化。加强资源库建设,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的需要。 加强理论学习 改造我们的学习,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教育的有关文献,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各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解放思想,取长补短,形成共识。特别要搞好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保持工作,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本校实际探索讨论,找差距,求发展。学校有计划地邀请校内外专家、名师作专题报告,拓宽教师视野,提高理性思维水平。广泛开展读书活动,教科室要指定学习内容,定期检查。教师要坚持学习,撰写读书笔记。 进一步完善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驱动机制。 主要有五个方面:A、责任驱动,实行岗位责任制。B、利益驱动,即把学校的整体办学效益以及教师工作绩效与津贴相结合。C、竞争驱动,即实行优胜劣汰、优化组合、择优上岗的全员聘任制,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不适者去。D、评价驱动,即根据岗位目标任务和质量标准,每学期进行定量、定性评价,优秀者晋级、评职、评优,落后者待岗自修,限期提高。E、激励驱动,包括需要激励、感情激励、思想激励等多种形式与手段。 (三)组织管理 目标: 行使学校行政组织职能,建立现代办公自动化系统,形成以师生发展为本的科学、务实、规范、高效的管理运营体制和行政作风。每个组织成员都胸怀全局,真心认同学校的发展,建立“命运、责任和利益”的共同体;每个领导班子成员都重视自我学习与超越,以正确和积极的心态对待教育改革与探索,不断追求成功与完美。 措施: 1、实行“一校两部”,确立由校长统一协调领导、职能部门分部运作、年级组直接对校长负责的管理模式。两部各设一名常务副校长,主管各校区日常工作。设立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团委等管理机构。为适应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学校管理由“条”向“块”转变。两部成立年级工作部,实行承包责任制,党、政、工、团组建在年级组上,使年级组的职能综合化,兼具德育、教学、科研、培训及其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等管理职能。 2、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保障党组织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监督保障作用,切实发挥工会、教代会、学生会、家长委员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保障教职工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审议权。执行校务公开制度,不断推进学校民主管理水平。 3、建立完善高效的管理体系,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在管理方式上推行目标管理、全程管理、全员管理、信息管理和评价管理。进一步加强干部、专职人员培训,不断提高行政业务管理手段,实现教务、总务、教科研、德育、财务、图书等管理手段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提高工作效率。 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育评估体系。建立、完善各处室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改革评价方式,调整评估指标,改进测评技术,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试与考核相结合,学校评、学生评、家长评、年级评相结合。在教学质量管理上推行“两抓一验收”制度,即一抓及时反馈,二抓补偿教育;学年、学期学校质检验收。职能部门根据教学管理需要,重点研制老师、学生评价指标,出台濉溪中学干部、教师、职员工人考评办法。 进一步优化组合干部与教职工队伍,实行聘任制,形成合理的流动制度、良好的规范制度。改革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建设责、权、利有机结合的共同体,鼓励全体教职工关心学校发展,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 (四)教育科研 目标: 学校发展和办学质量的提高,一靠管理,二靠师资,三靠科研。学校要把科研兴校作为最基本的办学策略,做到全员参与、全方位引入、全过程管理,让教科研进头脑、进课堂、进活动,促进学校上台阶、出人才、出理论、出队伍、出经验。 措施: 1、充分发挥教科室、教导处决策、先导职能 拟定规划,选拔科研带头人,积极申报国家、省、市、县不同级别的课题。对不同职称的教师规定相应的科研任务(硬指标)。同时,积极推行校级科研课题的拟定和实施。每年汇编一册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集。 2、建立科研兴校的运行机制 将教科研工作成绩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中、职称评定中,实行奖励倾斜政策。通过各种形式,引导、鼓励教师交流教学中的困惑、感悟、思索,形成广泛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按照“教科研”管理策略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作为教科研主攻方向,引导教师抓基础,重能力,多反馈,高效率,最终走上科研兴学、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 3、实现观念转变,寻找最佳结合 教科研要实现五个转变:一是由神秘化向大众化转变。二是由理论科研向实际科研转变,立足唯实。三是由自发科研向计划科研转变,克服盲目性、自发性、暂时性、功利性。四是由个体状态向集体状态转变,形成群体科研的良好局面。五是由单纯写论文向提高教育质量转变,突出理论为实践服务,为课堂服务,为学生服,为教育服务。把教科研与提高教学质量相结合,与培养优秀教师、名牌教师相结合,与争创名牌学校、特色学校相结合。 (五)校园建设 本着总体规划、创造条件、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先进、实用、科学、节约的原则,在校园建设、教育设备、教学软件三方面致力于创设优良的办学条件。 1、建设有规划、高品位 五年内逐步把我校建设成为全省较为先进的寄宿制全日制中学。争取完成多功能综合楼及其他建筑设施的内部配套工程,致力于校园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和校园文化的建设。 2、设备高水平 按高标准配备理、化、生实验室、演示实验室、语言教室、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建设电教中心控制室、声像阅览室、图书阅览室,完善美术、书法、音乐专用教室的配套设施,改善办公环境。 3、软件数量丰富 根据教育教学需要逐步提高图书馆藏量及流通率,进一步建设好电教资料室,增购各科教学仪器、计算机课件等,增订各种教育性、知识性期刊资料。 (六)后勤保障 后勤部门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进一步探索后勤社会化改革之路。 进一步完善学校对食堂、公寓的规范性、科学化管理机制,做到科学核算、民主监督、管理到位、优质高效,提高管理水平,切实解决师生后顾之忧,振奋师生精神,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在做好正常的后勤供应的同时,用环保理念管理后勤工作,严格奖惩制度,厉行节约,防止污染,保证师生身心健康。 安徽省濉溪中学 2010年9月
淮北 经验不限 本科 不限人数
安徽省濉溪中学淮北 经验不限 本科 招1人
安徽省濉溪中学淮北 经验不限 本科 招5人
安徽省濉溪中学淮北 经验不限 本科 招3人
安徽省濉溪中学淮北 经验不限 本科 招3人
安徽省濉溪中学淮北 经验不限 本科 招3人
安徽省濉溪中学淮北 经验不限 本科 招3人
安徽省濉溪中学淮北 经验不限 不限学历 不限人数
安徽省濉溪中学淮北 经验不限 不限学历 不限人数
安徽省濉溪中学